">
新華社青島12月21日電(記者王凱)經多年系統性考古發掘,考古專家認為,青島瑯琊臺遺址主峰的“大臺”主體是秦漢時期高臺建筑基址,為秦始皇所筑之瑯琊臺,證實了《史記》等文獻的記載。
這是記者21日從山東青島瑯琊臺遺址考古新發現論證會上了解到的。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南登瑯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瑯邪臺下,復十二歲。作瑯邪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
2019年以來,為配合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與青島市黃島區文化和旅游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
發掘區位于主峰的“大臺”、東部瀕海的“小臺”、山南的“窯溝”“臺西頭”和東南的“亭子蘭”等多個地點。通過持續系統發掘,遺址的規模、布局及主要遺跡面貌基本呈現,確認了“大臺”主體為秦漢時期高臺建筑基址,發現臺下房間、排水設施等重要遺跡,佐以早先發現的秦代刻石,推定為秦始皇所筑之瑯琊臺。“窯溝”地點發現磚瓦窯分布區,出土大量遺物,為臺上建筑材料分期斷代提供了較為準確的依據。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瑯琊臺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呂凱說,瑯琊臺遺址主體是秦始皇“徙黔首三萬戶”修筑的國家工程,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古發掘為秦漢時期高等級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材料。此外,山下窯址區發現了目前山東地區唯一可確定的秦代陶窯遺存,出土的磚、瓦等構件具有標準器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說,從文獻記載看,秦始皇在統一之后建了一系列建筑,在考古資料中瑯琊臺是目前可以確定的秦統一后營建最早的建筑遺產,是為了國家大一統而建設的國家建筑工程。從出土文物來看,它證明了這里是秦始皇統一以后營建的高等級建筑。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先后三次東巡到達瑯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修建瑯琊臺。